游戏后端基础介绍

像是所有理论设计落地到实际模型,游戏需要通过网络模型的语义表达出来,而网络模型的固有性质也会在游戏上有所表征。

阅读更多

Python VScode 编程最佳实践

引言

最近看到 Hypermodern Python 一文,又联想到以前看过 Effective Modern C++ 一书。尽管以现在的角度看来,Effective Modern C++ 中讲述的 C++11 已经不够 Modern 了,但是总的这些经验与总结,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之所以要 Modern,是为了要避免有隐患的操作,或者是形成一套标准,在标准的基础上做更多建设,达到 Best Practice。因此写一篇文章,记载下现在的 Modern Python。

项目结构

在学习一门编程语言的时候,往往大家注意点都在其本身的语法与语义上,但要将编程工作组织模块化工程化,还需要注意其本身的构建环境、依赖管理、工具链生态等。想想在使用静态代码检查工具的时候,往往需要配置包路径在哪;C 语言规定 main 函数是一个应用程序的入口;在进行分布式代码协作的时候,我依赖其他人的包,要如何进行依赖管理。项目本身是一系列模块化的代码组织,而构建相关描述决定如何组合在一起。

首先先来看下标准的 Python 项目结构是什么样的,其大致有两种:

    # 扁平化结构 flat layout
    package_folder
    ├── README.md
    ├── package_name
    │   └── __init__.py
    │   └── __main__.py
    ├── pyproject.toml
    └── tests

    # 源码结构 src layout
    package_folder
    ├── README.md
    ├── src
    |   └── package_name
    |       └── __init__.py
    |       └── __main__.py
    ├── pyproject.toml
    └── tests

Python 作为一门脚本解释语言,包跟程序两者之间的差异几乎没有,不像编译型语言一样严格区分,注重程序入口。所以任意 Python 项目采取上述两种结构中的一种即可,两种的区别可以参考官方文档。采用标准结构的好处在于,其对于打包友好,使用像 poetry 这样的包构建工具可以屏蔽大部分细节,渐进式的去学习使用打包,本身打包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新人可以按照基本的通史去入手项目,同时 pip 安装包支持直接从仓库源码安装构建,pip install git+ssh://git@repo.com/pacage.git 这样就行,方便那些不能上传 PyPi 的项目。

无论是编写程序还是库,都应该按照编写库 API 标准一样要求自己。很多私有项目往往会有自己的一套依赖管理“解决方案”,这实际上多少有点“草台班子”。其一是选择官方这套包管理生态,无疑后续相关工具或者大部分功能都已是现成,借势而为才能更省力。其二是,软件开发实际上本就是个分布式模型,不同的代码交给不同的人分工协作,这些代码可能随时修改更新破坏兼容性,每个代码部分都尽量去做到模块化,提升可被二次复用分发的价值,减少对依赖项目的牵连影响。

Python 工具链

虚拟环境 & 依赖管理 & 打包管理 poetry

pyproject.toml 是 现代 Python 项目定义项目元数据的地方。它看起来像是下面这个样子:

    [tool.poetry]
    name = "project"
    version = "1.1.0"
    description = "An Example Project"
    authors = ["sunkaiyuan <sunkaiyuan@corp.netease.com>"]
    readme = "README.md"

    [tool.poetry.dependencies]
    python = "^3.10"
    argcomplete = "^3.0.0"
    psutil = "^5.9.4"
    rich = "^12.5.1"

    [tool.poetry.group.dev.dependencies]
    debugpy = "^1.6.3"
    pytest = "^7.1.3"
    black = "^22.8.0"
    pre-commit = "^2.20.0"
    mypy = "^0.971"
    isort = "^5.10.1"

    [tool.black]
    include = '\.pyi?$'
    line-length = 120

    [build-system]
    requires = ["poetry-core"]
    build-backend = "poetry.core.masonry.api"

    [tool.poetry.scripts]
    cli = "project.__main__:cli"

简单看来,它是一个声明式的 TOML 配置文件。从上往下描述了项目的基本信息、项目依赖包、开发依赖包、代码格式化设置、包构建系统、命令行脚本工具入口。当然这只是 poetry 作为主要包管理工具的样子,根据这些元数据,poetry 这样的工具可以帮你自动管理安装依赖、构建发行包。通过标准的一个 poetry install 命令,作为开发入口简单的第一步,避免过往过程中各种磕磕碰碰的小问题。详细使用可以参考 poetry 的官方教程

这里有两个值得一提的地方,一个是依赖项后面的版本号,理论上应该遵循语义化版本的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分为主版本、小版本、修订版本三部分,有不兼容修改应该递增主版本号、有新功能加入应该递增小版本、功能修复应该递增修订版本。另一个是配置文件最后一项 tool.poetry.scripts,其作用是,当别人 pip 安装了你的包之后,其 Shell 环境中会自动多一个叫做 cli 的命令行脚本,它被调用时会执行 project 包中 main.py 文件中的 cli 函数,详细的 feature 介绍可以查看 setuptools 的功能介绍,叫做 entry point。

解释器版本管理 pyenv

在 Linux 下管理 Python 环境,绝逼是一件蛋疼的事情。脚本中的无数 python 都假定它们指向是“理想”中的那个版本,可惜理想之间终究是有矛盾的。pyenv 便是一种“理想”隔离装置,原理是利用环境变量拦下调用,从而指向不同版本的 Python。它可以帮你安装 Python,可以修改全局 Python 版本,可以修改局部文件夹下 Python 版本。在编写 Dockerfile 的时候也拿来装一下 Python,大概流程像是下面那样,详细使用可以参考官方文档,跟 Shell 相关,实际上对 Linux 新手来说还是有点麻烦的。

    ARG PYTHON_VERSION=3.11.1
    ENV PYENV_ROOT="${HOME}/.pyenv"
    # pyenv path
    ENV PATH="${PYENV_ROOT}/shims:${PYENV_ROOT}/bin:${HOME}/.local/bin:$PATH"
    # pyenv install
    RUN curl https://pyenv.run | bash \
            && pyenv install ${PYTHON_VERSION} \
            && pyenv global ${PYTHON_VERSION}

隔离命令行入口 pipx

这个工具是为了上面 poetry 一节最后说的 entry point 设计的。笔者曾经以此方式编写一个命令行工具,使用的同事则拒绝安装使用,原因是这会搞乱他的全局 pip 环境,而使用虚拟环境隔绝 Python 环境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命令行脚本入口也随着一起被隔离,使用的需要先去切虚拟环境。pipx 可以在创建隔离虚拟环境的同时,将命令行脚本入口暴露到全局环境中。无论是同个工具同时使用多个版本或者是不同工具环境互斥都不用担心了,尽情使用 Python 去丰富终端生活吧。

代码格式化 black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程序可不希望一个代码仓库中同一个代码结构有一千种写法,为了可读性,调节空格换行节距实际上是一个挺琐碎的事情。项目之间不同的风格约定,以及只认纯文本的版本管理工具加入更是加剧了格式化这恼人的一面,特别是 Python 是一门需要游标卡尺的语言,还允许自由使用空格或是制表符作为缩进,一些工具甚至不能在制表符的情况下正常工作。Black 的简介是 The Uncompromising Code Formatter,”毫不妥协“,只提供极少配置选项给用户,减少在这些琐事上的研究浪费。就像 Python 仁慈的独裁者一样,在代码格式化这件事上,还是独裁一点好。

代码提交挂钩 pre-commit

pre-commit 可以在 git 提交之前检查提交的文件,并对其中不合规的部分进行改写,此时提交者需要重新审阅修改并添加修改,知道检查全部通过才会提交成功。一般配合代码格式化一起使用。

静态代码检查 mypy

typehint 是 Python3 最重要的更新之一,尽管有人会问,在动态语言里面追求静态类型检查是不是搞错了什么?额,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一直非常分裂。有实用主义者,追求不管标注是不是正确,IDE 能正确识别给出提示就算成功。有保守纯粹者,认为 typehint 只应该是标注提示,不该对运行时产生影响,降低效率。有激进改革者,代码运行时提取类型信息,强制对运行时数据进行类型检查。个人认为,适当在简单情形下在 API 上添加类型注释或者是描述数据结构 Scheme 就好,配合代码补全体验已经相当友好,使用 mypy 在一些判空处理的情境下提示也能避免低级错误。

调试与测试 debugpy、pytest

解释型脚本,debugpy 调试起来很方便,开发命令行工具的情况下写个 –debug 选项,跟 vscode 一起用起来很贴心,远程调试、API接口、wait_for_client 该有的功能都有。动态语言,不够健壮,靠完备的测试也可以保证像静态语言一样健壮。曾经有人言,写代码不写单元测试就像是上厕所不洗手,前提是时间足够的情况下。

VScode 拓展与设置

使用 VScode,首先需要熟悉一下其常用的 feature 与打开方式,以便更好地使用它。

  • 丰富的插件生态
  • 命令行面板
  • 自定义快捷键
  • 配置化的任务调试启动流
  • 终端与版本控制工具集成
  • 远程开发

基础设置

首先来介绍一些 VScode 常用设定。

  • 一个命令行面板(快捷键 Ctrl + Shift + P),内置与插件大部分功能函数都可以通过命令面板找到。
  • 可以通过快捷键面板(快捷键 Ctrl + K、Ctrl + S)通过描述查找自己需要的快捷键,并自定义。命令行面板中的命令都可以绑定快捷键。
  • 用户配置数据通常都保存成 json 格式的配置文件。配置文件有优先级之分,例如工作区 .vscode 文件夹里面 setting.json 比全局 setting.json 优先级要高。

所以,如果你忘记一个快捷键按键是什么,可以打开命令行面板通过描述来查找它,旁边则会提示你它绑定的快捷键。如果你想自定义自己的 VScode 体验,只需要打开配置文件按配置项更改即可,无论是快捷键还是设置项。如果你不知道有哪些可配置项,可以打开命令行面板,输入 open default 这个关键字,即可查看默认的快捷键及设置项有哪些是什么值。同时,插件大部分功能都可以在拓展商店主页,点击 功能贡献 进行审阅。强大而一致的体验,降低使用门槛,方便入手。

IDE 注重专用环境下的用途,编辑器则注重通用环境下的编辑。VScode 想两者都要,注重的是提供一个如上面设定一般强大且通用的机制。但通用毕竟不能做到专业的那么面面俱到,往往需要用户写一些中间配置才能用的比较顺畅。 .vscode/launch.json.vscode/tasks.json 两个文件便是做这件事的,前者用来配置调试信息,后者用来配置项目中的自定义任务,如编写编译型语言,需要先进行编译任务,再启动调试。其中有一些琐碎的细节,比如后者 tasks 可以定义一个 Problem Matcher,用于像编译报错这种情况下,将警告报错放到编辑器中显示提示,其他的比如配置调试器路径。新手按照文档一步一步配就好,开发过程中热更、导表之类的自动化流程都可以配在里面,提升效率。

Python 开发相关设置

VScode 开发 Python 使用的插件主要就是 Python 及 Pylance,根据最新的官方指南,再根据需要使用的功能针对性安装插件。基本上只要在打开 py 文件后,在右下角的状态栏选择合适版本的 Python 就好。Pylance 也能打开一些辅助设置,显示更多辅助信息,内联显示推导出来的类型以及参数名称。同时 Pylance 其实会为代码中的词法元素打 Tag,颜色主题可以根据这些 Tag,去更改显示颜色,增加区分度。

    # 语义着色
    "editor.semanticTokenColorCustomizations": {
        "enabled": true,
        "rules": {
            "*.decorator:python": "#1495ff",
             "*.typeHint:python": "#8241c4",
            }
    },
    # 提升检查等级
    "python.analysis.typeCheckingMode": "basic",
    # 内嵌显示
    "python.analysis.inlayHints.functionReturnTypes": true,
    "python.analysis.inlayHints.variableTypes": true,
    "python.analysis.inlayHints.callArgumentNames": true,

插件推荐

  • autoDocstring 自动生成多种风格 python docstring 注释,统一注释风格有助于后续的文档导出
  • Error Lens 静态代码检查跟在编辑器对应行后面,可以及时注意到错误,因为一般问题这个标签页都是收起来的
  • Log Viewer tail -f 看 log 的乐趣
  • Bookmarks 标记文件修改位置,快速跳转
  • Jump 让光标快速跳转到想去的地方
  • Bracket Select 根据配对的语法符号快速选中
  • Git Graph 下面终端敲命令,上面页签看分支图
  • Gitlens 方便 Git 代码审阅

DevContainer 统一开发环境

VScode 的杀手级特性之一便是远程开发,无论开发环境在远端 Linux、本地 Windows 的 WSL下亦或是 Docker 里面,都可以获得跟本地开发近乎一致的体验。

DevContainer 是什么呢?首先要来了解一下 Docker 是什么?Docker 是 Linux 下一种轻量级的“虚拟化”技术,为应用程序提供一个相对隔离的运行环境,运用 Docker 可以做到很大程度上的运行时环境可移植,其也是采取声明式配置的方式定义运行环境,可以跟源代码加入同个版本控制仓库管理。DevContainer 既是将开发环境作为容器,作为可移植的开发环境,让每位开发者都得到一致的体验。

所以为什么要在容器下面开发呢?一般来说有以下好处:

  • 一致的运行时工具链版本,不必因为版本不一致而导致烦恼,比如不同版本的代码格式化行为可能有些许不同,导表工具链只在 py3.11 上工作而 py3.6 一下则会直接失败。
  • 标准化的开发流程、减低了入手门槛,不必一开始先本地搭建环境对版本折腾半天,文档上面的流程可能已经有些过时,而容器环境是跟代码一起管理的,具有可移植性。
  • 隔离化的开发环境,可以快速在多个开发环境中进行切换,而无需担心相互之间产生冲突干扰,避免上面 pyenv 所面临一样的问题。
  • 真正的云端编程,与 Github CodeSpace 一起使用,开发环境将由云端创建,而可以在任何终端上基于 Web 或者是 VScode 客户端进行远程开发。

同时 Windows 上使用 WSL 进行开发,可以在 Windows 与 Linux 上访问同一份文件,两边操作系统的工具都可以取其长处使用。对于跨端需要 C/S 共享部分数据开发十分友好。

VScode 开发容器支持了此功能,只需编写 .devcontainer/devcontainer.json 且具有 Docker 环境即可一键在容器中打开工程项目,得到一致的开发体验。而在 Windows 上一样可以具有 Docker 环境,只需要安装上 Docker Desktop 或 Rancher Desktop;或者只要安装上 WSL 里面有个 Docker,再将 vscode 配置项 dev.containers.executeInWSL 置为 true 即可,跟前面的本质上是一样的。具体配置使用可以参照 VScode 官方文档,还有一个专门的页面介绍。

Python 简要指南

前言

Python 是一门易学难精通的语言。原因一方面是,掌握常用部分就能满足大部分工作场景,虽然写起来会稍显啰嗦;另一方面是,语言花样繁多,各种偏好语法糖看的人眼花缭乱。恰逢有新同学进组,自己又感觉有些心得体会,故挑选一些风格经验作为例子,分享一下我眼中的 Python。

鸭子类型 Duck Typing

说到 Python,就不可避免的讲到鸭子类型,关于鸭子类型的详细介绍可以参考维基百科。简单来说,Python 是一门面向对象语言,类由方法与属性所构成,其定义了类上各种合法操作,一个类是“鸭子”,意味着这个类可以做“鸭子”所有合法操作,即具有相同(名字)的方法与属性。

举个例子,这里有一道完形填空,”___ 在水中游泳“,提问:这里应该填上什么,才能使上下文成立呢?按面向对象的方式来思考,这里能满足上下文的对象,应该具有“游泳”这种方法。“鸭子”可以在水中游泳,而不可能是“汽车在水中游泳”。面向对象编程就像这里的完形填空一样,上下文隐式约束填入的对象,就像方法函数隐式约束调用的形参。这些所有能够在水中游泳的对象,可以看作是同一范畴,暂且将其称作“游泳类”,如果要用面向对象的方式给定一个名称,即为类型的类 typeclass

实际编程中,有许多这样的上下文,大大小小的各种函数方法,每个上下文都隐性要求某种范畴意义上的 typeclass,或许是“游泳类”又或是其他更复杂的。假如是在静态语言中,则必须要在上下文中标注上具体的类型,例如需要在函数调用前手动标注形参类型,而想要达到 typeclass 的效果,还需要用上相应静态语言多态的功能,因为其不仅限定于某种具体的类型,如具体函数调用会依据实际类型而变化。在 Python 这种动态语言中,情况变得简单,一些尽在不言之中,约束是隐式的,实现无需额外声明,解释器只是根据名字查找调用,只要对象满足约束即可正常运行。Python 将其称为结构子类型,以区别于传统静态面向对象语言中的名义子类型。

动态类型加上结构子类型的直接结果是,Python 是一门重语义、协议的语言。要从程序意义上兼容原有对象,需要替换对象实现原有对象所有操作即可,实现属性访问结构子类型上的兼容。要从使用意义上兼容原有对象,需要有一致的使用模型,及对应模型操作兼容的语义。在 Python 中,类似“游泳类”这样的 typeclass 可以使用协议去描述,协议中声明了各种操作所需的基本语义。在单个对象上的使用上,隐式满足不同协议,就像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能自由的用在需要波动与粒子的上下文中。在不同上下文环境的使用中,使用一致的协议,不同的实现,等价的结构,以满足对高层隔离具体细节的目的,就像帧同步框架中,需要先建立一套确定性、平台无关的操作原语,才能保证游戏状态一致性。

在 Python 标准库的 collections.abc 中定义了各种容器的抽象基类,在实际数据操作温和抽象数据结构使用方式的时候不妨多多使用,在简单定义几个基础的抽象方法后,即可获得像内置数据结构一样的支持体验,其他更多内建方法也会基于这些抽象方法语义能够使用,达到基于操作语义编程的目的。OrderedDict、defaultdict、CaseInsensitiveDict 等都是值得参考的例子。Python 魔术方法作为会被解释器隐式调用的特殊方法,也是基于操作语义编程的一种表现,其理念贯彻于 Python 数据模型之中,相应介绍可以参见《流畅的 Python》第一章:Python 数据模型。

继承与混入类 Super & Mixin

传统面向对象语言中,继承一般是实现动态子类型的一种手段。Python 由于鸭子类型的存在,并不需要继承这种名义上的强约束。在 Python 中引入继承,一个原因是确实要表达 is-a 关系,减少重复代码编写量(谁还不想偷点懒呢),另一方面是用来组合,作为同一对象不同性质的复合,常见相关的惯用法有 Mixin。

Python 支持多重继承,如果对 C++ 中的多重继承有所了解,可能会认为这是一项麻烦的特性,立体复杂的菱形继承结构走向未知的浑沌。虽然两者都叫多重继承,但是 Python 中的某些设定避免了成为 C++ 中那样怪物般的特性。首先,Python 中的菱形继承顶部基类只会有一份,不会有冗余、二义性的问题。其次,Python 使用 C3 线性化算法来解析 MRO,将多重继承中复杂结构拍扁成一个 list 的线性结构,同时保留继承链中所有父子类的偏序关系,皆由这种偏序关系与继承顺序推导出一个全序关系。

Super 则是与 MRO 相互搭配的设计,目的为沿着对象实例实际类型的 MRO 顺序依次调用,保证不遗漏调用 MRO 任何一个类的方法。Super 的语义是指向 MRO 链中当前方法调用类所在位置的下一个类,让我们据此仔细考察一下 Super 的使用情形。第一,我们不能对方法调用顺序作任何直接先后上的假定,举个例子,假如有继承链 A <- B 表示 B 继承于 A,我们可以认为 B 实例 Super 方法调用会直接到 A 方法调用吗?答案是不行,考虑有继承链 A <- C 与 (B, C) <- D,其中后者表示 D 多继承于 C 跟 B,此时 D 的 MRO 会变成 [D, B, C, A],B 使用 Super 调用将直接到 C,所以在 Super 调用链中我们只能得到父子类偏序关系调用顺序的保证,这种只有顺序依赖上的保证实际上比想象的要弱。第二,在单继承的情况下,其实没有必要使用 Super,调用是静态唯一确定的,直接用类方法调用替代即可,由此还可获得第一点讨论的直接调用顺序上的保证。

综上所述,Super 实际上是服务于利用多重继承进行组合的,为了不同行为组合成统一对象,或者是插件式单一对象行为功能的扩充。前者,结合鸭子类型的想法,我们可以想象用类去表示不同的能力,对象继承于这个类说明对象能够干这些事,组合不同的这样的能力类来表达对象的能力范畴,Super 在这样的情况下扮演的是个简单的调和者,对象的方法一旦在继承的多个能力中定义,组合的方式就要求解决如何统一同一操作不同能力定义冲突。后者,在 Python 中常惯用于 Mixin,详细的使用例子可以参照 StackOverflow 上的这个回答

总之,Super 适用于插件式的加载调用,每个调用按照依赖顺序先后调用有且仅有一次。一旦涉及到复杂情况需要调和冲突,屏蔽其中某些调用,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甚至是父类内在语义的变更,那最好直接用类调用替代 Super 调用,本质上抽象类的分层已经被打破了,只能控制在我们能够掌控的规模,而不能通过这种简单的性质组合起来。关于 Super 详细的一些介绍使用,更多可以参考 Python’s super() considered super! 一文。

修改与混乱 Hack & Chaos

鸭子类型是一把双刃剑,一切尽在不言中,混乱也是。Python 中最常见的事情之一,就是伪装,property 可以伪装成属性,装饰器返回值可以伪装成被装饰的对象,unittest 里面有 mock 伪装做单元测试等。各种各样的伪装,魔术方法的隐式调用,语法糖的包装,真真假假真真,对象所处的世界就像是黑客帝国中设定那般虚幻。只要能凑齐必要的信息,Python 可以通过各种 hack 方式达到想要的目的,再经过语法糖的精心包装,看上去就像是 web 前端一样优雅。而后面不同的各种 hack 方式、状态存取、潜在的 hack 方式冲突、各种 hack 相互叠加导致的问题,都是一堆定时炸弹,不合预期的操作可能导致 C++ 未定义行为一样的惊喜。

代码总是在演进的,鸭子类型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很难定义一个良好的语义,也很难在一开始就设计一个良好的模型,与渐进式的代码开发实际上是有些冲突的。分模块不同人维护的情况下,很难达成共有的语义一致。一开始以为是一致的某些行为,最后发现在某些情况下还是有区别的,需要做某些 isinstance 的判别。连理解标准库及内置的一大堆协议来正确使用它们,大部分人都不怎么清楚,这种隐式规则的具象化体现,就是一篇篇的规范手册与缘由简介。

在一门灵活动态的语言中,有无数条路通往终点,又该怎么找到简洁有效那一条呢?There should be one– and preferably only one –obvious way to do it.显式优于隐式,可以用语法元素显式的将语义标记出来,再用hack的手段包装下方便使用。一般 hack 的方式有元类、魔术方法、装饰器、属性描述符,详细的使用可以参照《流畅的 Python》中相关章节。

Others

typehint

Python 是一门动态语言,不代表它没有类型或是类型不重要。提供类型标识重要的一点在于,可以把 Python 中可以静态确定的那部分信息,显式表达出来。目的是可以提供更好的可读性,指导类型检查器及时发现很多问题,配合IDE、文档生成工具提高开发效率。不得不吐槽的是,这方面还很不完善,typing 中标准集合的注释,到了 Python 3.9 因为 class_getitem 加入就被标记废除掉了,参见 PEP 585StackOverflow 上的讨论。关于这些静态类型提示信息,一些库(pydantic)用来做数据的约束检查,而类型标注实际上是有成本的,相关的解决前向引用的字符串标注也带来了很多问题,相关讨论可以在《流程的Python》15 章:类型提示进阶中找到。个人认为,将不完善的类型标注引入实际上有点不负责,虽然在实践中可以更好的改进,但是不断引入类型信息黑魔法及破坏性更改,无疑是对社区信任的伤害。Typehint 的使用,可以参照这篇文章

pattern match

新引入的 match case 语法以及 args 与 kwargs 正确使用感觉很有必要,详细可以找找网上的资料。

tool chain

Python 是一门动态语言,很多时候由于静态类型信息的缺失,可读性及代码健壮性都会受到影响。工具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帮助提升整体代码质量,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自己去做工具,以帮助我们去发现自己模型语义上的错误。对于大型工程开发来说,Python 实际上是把一部分开发质量交给了需要自己去做工具约束。胶水语言的特性,也使得做工具变得比较简单,相关的开发工具有 black, mypy, pre-commit,掌握 poetry 以方便将你的代码写成库,便于发布包管理依赖也很重要。

游戏编程gist

  • 从源头去做事件通知 谁改变谁去通知 (并未避免初始化的问题)
  • 事件分发两种 异步和同步 同步可能出现连续触发导致诡异的调用层级,异步则可能需要更多的代码检查上下文
  • 客户端以服务端时间线为准,那如果时间线客户端先于服务端执行,不可避免的会碰到回滚的问题。但等待服务端时间线执行之后客户端再执行,延迟就会比较高。
  • 逻辑与表现分离,对表现来说可以多帧渲染不影响逻辑,对逻辑来说可以跨双端跑。
  • 为什么要有我的概念,因为网络游戏两者并不能算是对等实体,其他玩家行为是服务器转发来的合法数据,本地玩家行为是体验优先本地立即响应却不具有一致性的。
  • 数据热更要比代码热更来得更加方便,但依旧可能读取不一致的数据出错
  • 字面量不具有逻辑,逻辑交由上下文管理,因此是上下文无关的,可以方便在不同逻辑之间做交换
  • 字面量之间要做出区分,即需要传给逻辑后表现出多态行为,就得包含自解释数据
  • 编辑器编辑策划配置数据要么通过表格的语义来决定,要么就像编程一样通过“元数据”增加表达语义能力,来组织关系
  • 事件注册这种异步调用需要注意不同 Entity 上的使用,这种事件监听转换为单次的消息通知,然后自己分发事件监听可以避免异步逻辑
  • 组合 ~ 波粒二象性 组合机制
  • 继承 ~ 子类能在所有父类上下文中使用
  • Python 每一个函数都是一个多态,最好相同的名字有一致的语义,结构性子类型系统依赖于类型中隐式的模式,困难的是维护重要的隐式模式
  • Python 多重继承 可以用来解决冲突的问题,但更适合层次需要经常调整的逻辑,一次函数调用就像是走过一个协议栈
  • 注意代码(或系统上的)中的相互指涉以及自我指涉,逻辑上的不完备会导致死循环或者悖论导致错误
  1. 首先考虑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会有什么性质,这些性质会约束原语语义,以及定下整个框架模型
  2. 团队人员需要统一概念,需要有相似的惯用法,这样代码沟通成本会降低
  3. 代码风格最后跟语言风格尽量一致,能最大的利用生态,而且就像顺着纹理下刀一样,会更省力

调度gist

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服务器:

  • 提前做 准备好做
  • 整理做 独立做(减少重复)
  • 慢慢做
  • 攒批做
  • 并行做 事务做 选择策略做
  • 不做了(择机再做)延迟做

Async

怎样好的异步编程?

阅读更多

const语义

执行一段非法C++代码时出现了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void){
const int a = 1;
int *p = (int *) &a;
// cout << "Before:\n";
// cout << p << " " << &a << endl;
// cout << *p << " " << a << endl;
*p = 100;
// cout << "After:\n";
// cout << p << " " << &a << endl;
// cout << *p << " " << a << endl;
return 0;
}

输出为:

1
2
3
4
5
6
Before:
0x6ffe44 0x6ffe44
1 1
After:
0x6ffe44 0x6ffe44
100 1

地址&ap是相等的,然而a*p的值却不相同。原因在于C++编译器在编译时会采用一种叫做变量折叠的技术。

变量折叠:在编译器里进行语法分析的时候,将常量表达式计算求值,并用求得的值来替换表达式,放入常量表。

将上述代码转换为C语言之后,地址相同值不同的问题没有发生.

查询到这是种编译器优化之后,开启-O0依旧无法避免.

最后发现是因为C和C++的const实际执行的语义不同而引起的.

C语言中,const修饰变量将被放在.rodata段中,不代表是个常量,单纯意味着只读,是一种运行时const.

C++语言中,const修饰变量将在编译时直接将变量引用位置替换成对应常量,相当于具有类型保护的define,是一种编译期const.

在C和C++中,const变量确实会被上述代码所改变,但是C++在运行时改变const,再次读取的还是编译器符号表中的常量数据.

解决方法是在变量前加上volatile,volatile告诉编译器每次调用变量都需要从内存重新取值,从而解决问题.

参考

C++ 常量折叠问题的理解

Variably modified array at file scope